我國明末學者王夫之說:“能用人才,可以無敵于天下。”名人曾說過:“將錯誤的人安排在錯誤的職位上,就是將一個障礙物放在企業成功的道路上。”這些說明,人才運用的得當與否,足以決定企業的興衰成敗,切不可等閑視之。這就要求我們在選拔和使用人才時,要知人善任,量才使用,求賢不求全。 用當其時,動態用才。人才本身是一個動態的概念,人才的成長都存在一個拋物線過程,即才能萌生—才能發展—才能鼎盛—才能衰減—才能薄弱。由此看來,當一個人經過努力脫穎而出,為企業作出貢獻后,就應及時發現,及時使用;當他的能力、才干繼續提高,對企業的貢獻更大時,應該繼續提拔重用。但當人才逆向發展、知識老化、能力衰減,已蛻化為非人才時,也應停止使用,這才是符合人才發展規律的用人之道。 合理搭配,優勢互補。在一個人才群體中,“全才”是極少數,“偏才”是絕大多數,因此人才不是簡單的1+1=2,有個最佳組合問題。組合得好,1+1可能是3或5,組合不好,可能是零或負數。人才群體結構的要素包括性格、氣質、年齡、性別、智能、知識、專業等。企業領導在運用人才合理搭配、優勢互補的原則時,應注重研究人才組合的方式,力求達到人才結構的最優化。 用好身邊的人才,保持內部晉升渠道的暢通。一個企業就是一個舞臺,用好身邊的人才這是首要問題,其次才是引進人才。企業要明文規定管理渠道、技術渠道、生產渠道、銷售渠道等不同形式的發展途徑,重視引導員工規劃未來的升遷路線及職業生涯發展規劃。根據員工的特長和某一方面的突出表現,幫助員工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渠道,讓他們通過努力走向自己熱愛的工作崗位,實現自身的價值。 提倡“賽馬不相馬”。人力資源開發提倡“賽馬”,提倡公開、公平、公正的競爭。為什么提倡比賽呢?其一,從比賽中可以發現良馬;其二,良馬可以在比賽中得到鍛煉提高;其三,縱使是千里馬,未在比賽中得到體現,別人不相信,不服氣。所以現代企業提倡的用人制度是“賽馬不相馬”。 用養結合,建立人才后備系統。既要選拔認同企業價值取向、素質高、有潛力的后備人員,也要定期輸入一定比例的新員工,對他們進行有計劃的儲備培養,逐步形成關鍵員工隊伍的階梯式結構,以應對關鍵員工突然流失給企業帶來的意外重創。 敬賢敬能,留住人才。“跳槽”與“留人”是當今社會較為突出的一對矛盾,而企業選才、用才,最終必須留住人才,企業才能成功發展。要留住人才,必須努力營造拴心留人的環境,形成公平有效的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。許多調查報告表明,個人的發展、得到認可、工作的挑戰性、企業的文化等往往高居職工離職原因的榜首,因此企業應在這幾方面增加投入,才能讓人才不僅愿意來,而且留得住、干得順。 總之,用人問題是一門非常深奧的科學,也是一篇意義重大、影響深遠的大文章,值得我們花大力氣、下苦功夫研究。但愿今后這篇文章越做越好。 |